中国通史(春秋)

发表时间:2017/12/5 浏览

中国通史(春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春秋末年,长江下游和钱塘江流域的吴国和越国,也参加了争霸战争。起初,吴国打败了越国,强迫越国臣服。越王勾践天天舔尝苦胆,立志报仇。他注意增加生产,训练士兵,积聚力量。经过长期努力,越国终于重新强盛起来,最后灭掉了吴国。

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中使用。农业生产中使用铁锄、铁斧等。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那时,也开始用牛耕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起来。

一些贵族把公田化为私田,逐渐采取了新的剥削方式,让种田的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一部分产品。这样,奴隶主贵族转变成了封建地主,原来耕种井田的奴隶转变成为农民。这种新的剥削方式,就是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

从鲁国开始,井田制在各国逐步瓦解了。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逐步瓦解。

上一篇:名誉会长巩启明先生作序下一篇:朱熹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