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氏四大望庭·宋朝武义
巩氏四大望庭之二
宋朝武义巩庭芝家族
武义巩氏家族,系南宋理学名臣巩庭芝于建炎初,避金寇之难,从高宗南渡,从山东须城迁武义泉溪,为婺州之望族,武阳之世家。迁武义后,勤于讲道,以道德励行,名节著闻,实足冠绝一时。故武义人士知尚义礼之学,自庭芝始。后来,其孙巩丰、巩嵘又从学于吕祖谦、朱熹等,祖理学儒风。而子孙犹续其余韵,被后人誉为“启武川以先觉,绵丽泽之儒宗”,文章功业昭垂史册。足耀当时裕后世,重一乡而光一邑。
追根溯源,巩氏世系始于春秋,为晋卿子孙。后周安王二十六年,三晋强梁瓜分晋土,巩氏居山阳和元氏,错处赵魏间。汉唐代绵延不断。
明宋濂撰《巩丰传》记载:“武义有巩氏,自庭芝始。初庭芝登元城刘安世之门,以道学为东平倡弟子,受业者恒数百人。南迁武义后,以所学化导如东平,故武义人士知尚义礼之学亦自庭芝始,至其孙巩丰、巩嵘又从东莱吕祖谦游,于是中原文献,丽泽渊源萃于一门。长子湘,三子沅,为名进士。孙儿岘、嵩、丰、嵘俱善学,其后代一门七进士。后人建有巩庭芝及其孙巩丰崇祀乡贤祠。
巩氏家族在武义繁衍生息,连绵870余年。全县巩氏人口1053人。现巩氏后裔聚居村落,有泉溪镇巩宅村。根据《武川曲湖巩氏谱》载,曲湖巩氏均为巩丰、巩嵘苗裔,有斌二斌四之派,现已传至30余世。另有桐琴镇东山村和上新屋村也为巩姓聚居村,据嘉庆重修武义县志载:“巩二芳廿三祠,在南十二庄塘头,祀祖巩庭芝。”据《塘头巩氏宗谱》载:其宗支,谓山堂先生季子沅公裔孙辙公,于明洪武年间徙居十七都塘头,谓之塘头巩氏。
巩氏家族,在南宋时期辉煌一时,其后子孙虽仍按其家范治家,以耕读为先,耕乃治生之务,读为进身之阶。但已很少出士,多以务农为本。遵循“治安勤敏,积聚殷饶,人事端详,持己严而待人宽,立心平而行事正,重义轻财,孝事父母”的古训,家庭得以延续广大。
巩庭芝简介
巩庭芝(1099—1163),字德秀,号山堂。南宋建炎间,避金寇之难,从高宗南渡,从山东须城迁武义泉溪,曲湖之滨,护国寺西。少时,受业于名儒,左谏议大夫刘安世。迁武义后,勤于讲道。求学者纷至沓来,岁数百人。后吕祖谦、朱熹、黄斡、陈亮、叶适先后来此讲学。武义从此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辈出。
绍兴八年(1138),庭芝继三世擢进士,官左承议郎,服五品。历任监南岳庙,严州建德县尉,太平州录事参军。时寇盗揭帜相会,聚肆劫掠,远近扰惧,乃设奇用伏兵,埋数十里,乘所不料,擒其魁首斩之,遂众骇散。
绍兴二十八年(1158),卸任太平州录事参军,与长子湘在信州论文作诗。争道耳目,议论国事。晚年由诸暨知县提任左承议郎,太中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政务与讲学之余,专事著作。因病便医学还武义,未及一月竟卒。葬太平乡福圣院西山。(现熟溪街道,周宅村福圣寺)。
著有《山堂类稿》六十卷,皆诗赋、书疏序赞、表启论记之作。又有《易图春秋》、《耳目志》、《群经说林》,又合一百四十余卷。著作之富,被陆游誉为“经为人师,行为世范”。明代宋濂赞曰:武义人士知尚义理之学自庭芝始。
巩庭芝之祖辈
北宋庆历初(1041),其先祖,即庭芝太曾祖继明,筹策御寇,有功朝廷,赠大理事评事,隐居封龙山,筑室自处,以披阅简册为事,教授儒风,还振科甲。
其曾祖孝友,官至太子中舍赠太尉。
祖父彦固,奉议郎,官中奉大夫。彦固公居家于山东须城,为东平巩之祖。
父焘,为元丰壬戌黄裳榜进士,赠左通直大夫,官左承议郎,充河北东路提举保甲勾当公事。
巩庭芝之长子
巩湘(1119—1191),字采若,号曲湖。得父母启蒙,天资颖悟,孩提时即能日记数千言,年十五即赋声课试中举,23岁进士擢第。初任永康县尉,掌管军事与治安,一县秩序井然。任临安府录事参军,审现狱案公正及时。狱岁无滞囚。后改宣散郎,任信州州学教授,讲论经艺,慕名者自远负笈而至,求学者逾千五百人。添差通州抚州,治左十一郡,岁事大饥,监司合奏,乞委公赈江西十五郡,劝谕放粮,赖以接熟无饥。各郡奏其功劳第一。
此后,历任临安府推官,升司封员外郎兼司勋,吏部郎中,兼详定一司勅令所删定官,进书转朝奉大夫,迁军器监,乞补外之湖州。二年后为明州长史直敷文阁,过半年任浙东提点刑狱公事,后任广东经略按抚使、官至龙图阁大学士,在职近40年。
提带亳州明道宫,须城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皇恩封中奉大夫。其子三人:#,文林郎,知临安观察推官;岘,修职部郎,任抚州金溪主簿;峤,奏补文林郎。父卒,侍母数年,卜居曲湖,守贫承志。绍熙二年(1191)十二月终于曲湖巩宅,享年七十三岁。
著有《乾道刍议》三十篇。
巩庭芝之孙
巩丰(1148—1217)字仲至,号栗斋。父巩法,赴京会试得病而逝,时丰三岁。母杨氏,通晓孝经毛诗论语,守节教子。丰稍长,从吕祖谦学,又拜朱熹为师,敏而早成。
南宗淳熙八年(1181),以太学生参加对策,中进士。出任汉阳教授,福州帅司公事幕,讲授义理之学,影响远近。后调任临安知县,江东提刑,政事从简,刑罚从宽,人皆赞扬。陆游荐称:“巩丰文识超卓,文辞宏赡,可备文字之职。”年近花甲,始提任左藏库奉祀,掌贮藏金银钱币之事。
丰勤于作文,尤善为诗。筑水帘亭于金柱山(遗址在泉溪镇茶亭),邀请师友朱熹、吕祖谦、陈亮等观瀑,作词唱和,留有《江南序·游水帘亭》、《归途咏》等佳作。朱熹晚年病休,丰常去信慰问、求教,得复信八千余言,多谈诗词之作。其文无怪诞华巧,而以理屈人,片词半牍皆清朗,深言好趣,尤工为诗多至三千余首。陆游赞其诗才:“能追无尽景,始见不凡人。”叶适赞曰:“简牍尤妙美,一字不可加。”
丰性质易无岸谷,告老还乡后,常载一瓢,独行田野,过问农事,登高北望,感慨不已。巩丰于宋嘉定十年(1217)卒。叶适为其作墓志铭,明宋濂为其撰传。
遗稿《东平集》二十七卷。
巩丰之胞弟
巩嵘(1151—1227),字仲同,号峒子,厚斋。父亡逾月,嵘始生。幼时,母授字之形声;15岁时就学于明招寺,得吕祖谦教。探索深奥学问,能神会心领,出题作论,使同舍钦佩。
南宋淳熙二年(1175),中进士。初授建德县尉,赈济灾荒不遗余力,父老赞其“有乃祖遗风”。后调知丽水县,筑括苍寨,计划周全。提辖掌货务都茶场干办诸军审计司,抑制豪吏勒索,茶盐价平,岁入亦增。迁太学博士,进大理寺丞,出知尹州。办理冶铸钱币之事。置高陶洗遗铜,铸钱十五万缗,使楮(红纸币)铜(钱)同值,国库得充实。
待升太学博士,为大理寺丞,疏陈时政缺失,触怒丞相,贬知尹州。增修城郭,整训兵甲,奸贼遏止,一郡服帖。后任礼部侍郎,直秘阁学士,因谏议刚直而免职。赴知温州,利导海高,营造兵舰,加强海防。古稀之年任江西转运判官,旋任司封郎中。
为官50余年,廉明清正。垂暮请老回乡,杖履溪山间,弄花浣月,徜徉忘返。宝庆丁亥年(1227),终武义太平乡昭化里曲湖,享年八十七。
长子友闻,儒林郎,台州司理参军。次子友说,从事郎,温州司理参军。孙儿端祖,从事郎,瑞昌县尉。
著有《厚斋文集》八十卷。
责任编辑:巩 涛
策划设计:巩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