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氏溯源(六)
谨以此文
致敬首倡巩氏全国联谊的巩长明老先生!
与所有巩氏一脉共享、共勉、团结、前进!
致敬所有践行、支持、关心巩氏家族的亲人、朋友!
巩氏溯源(六)
【编者按】本文系巩梅园先生所著,内容主要是他近年来关于巩氏溯源的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本文共分四章及二附表,二万六千余字,包括周朝时代背景、文献资料汇总、巩氏分布现状、目前结论总结,以及周公世系表、巩氏各代标识人物表等。根据文字篇幅,我们把文章划分为六个部分,将陆续刊登在巩氏网站上,以飨巩氏族亲和广大读者朋友。
梅园族亲特别指出,谨以此文致敬首倡巩氏全国联谊的巩长明老先生!谨以此文与所有巩氏一脉共享、共勉、团结、前进!谨以此文致敬所有践行、支持、关心巩氏家族的亲人、朋友!
第三章 巩氏分布现状与历史关系
一、山东及山东紧邻河北、苏北、皖北,与甘肃及甘肃紧邻陕西四川,是巩氏聚居或历史遗存较多的区域;河南四至边区巩氏较多,而巩义人口普查仅有九人,而且巩王被当地古学者错误的考证为东周惠公,说明巩义地区始封区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巩氏没有或影响力较小。
二、这样的历史形成,恰恰与巩氏历史是一致的。从周姬的历史起源于戎狄杂居的西部地区,豳或西岐都是近于这一地区。犬戎攻破镐京,平王东迁,都是迫不得已的紧急行动,从最近周原、镐京等地的考古情况看,很多家族埋器行为,都是紧急或者临时应急行为。周撤离后,秦与犬戎战争取周旧地,收罗周民,没能东迁的巩氏西迁避祸,回到祖宗地,是一般的规律。而且当地有巩地名甚多,《封神演义》、《西岐周》等历史神话小说,把巩昌等地列为封疆等都是这样原因的产物。
另,巩氏东奔,一是避开战争中心,避开西秦东征的风头地区;二是奔齐鲁旧邦、大邦,赖以存身。无论东原家谱载杂处赵魏间,还是山阳老谱记载十二户避难山阳,都是有依据的。
从巩义巩氏族人及影响力消失来看,主要是晋国克巩,不是晋国灭巩,像对待灭滑、灭虢那样,就是歼灭了。当时克巩的原因,一是巩氏内部不团结,各自有不同的政治诉求,在周王庭斗争中,各自支持不同势力,所以巩简公败师于京师,“尹文公涉巩,不克,焚东訾”,而且晋国克巩后,巩简公还能好用远人。我们真正的覆灭,是巩氏群子弟贼简公这个内斗,在王畿之地内杀重臣,严重违反了周礼和周刑,根据周礼和周刑,这是灭族之灾,从四川族谱记载的逃亡的突然性和东周惠工建国于巩伯国旧地的记载,就知道家族是遭受了桑夷大难,根据鲁国经验,那就是去封、灭族、隳城、、、而且在王畿之地,矛盾重重的东周时期,这样的结果会比王子朝带走的所谓叛逆毛伯得尹氏故更惨。这就是我们巩义无巩的开始。
第四章 目前可以得出的结论
从以上文献、考古资料的对应看:
一、巩伯国是周初在阙巩国的区域分封的世家公卿的世禄食邑之地,以地为氏。首封的姬氏一族的大宗长子,称为巩伯,就是巩氏的始祖。
二、巩伯国在周初受封的时间,大致在武王伐纣后成王周公辅政的前期,不晚于营建成周时间。
三、巩氏是世家公卿,在巩简公罹难前,有巩均是一族,不会有其他说法,此与虢国相同,无论有东虢、西虢,都是一虢一族。
四、巩氏祭祀的服从周王室,从太王始,以上不考。
五、巩伯国的早期历史的极度残缺或消失,与自巩成祖参与天王杀佞夫、参与王子朝宫廷斗争、巩氏群子弟贼简公的后事处理有很大关系,互灭其史、除封废史这是一般的处理手段。
六、巩朔突显于晋史、突亡于历史的时期,基本于巩氏在王畿和王庭的显赫和消失时期有一定的联系性。
七、巩氏与周公家族一系较近,可以对照研究。(后附表)
八、巩氏自秦汉三国唐宋前族存较少,多姻亲之记,与人口基数、家族特殊隐情等似有关系;明后各地族人出现较多,与人口数和家族门阀制度彻底打破有关系。
九、暂时文献及考古资料,可以支撑得出这样阶段性结论:
系出姬姓,始祖巩伯;
王族之第,世家公卿;
始封武成,食采巩邑;
家族违礼,国灭氏散。
谨以缅怀巩简公祖罹难2526周年!
附表一、周公世系表
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是从周公姬旦续起的。从周公姬旦开始,与河南省新安县《姬氏宗谱》所排姬姓世系完全相同
周公:姬姓,讳旦,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己卯,周武王十三年,封周公于曲阜国,曰鲁国,因成王幼年嗣立,留相王室,是为周公。生子八人:长伯禽;次君阵,嗣周公,食采于周,世辅王室,蒋、邢、凡、茅、胙、祭,或在于畿内或在于畿外。其长子伯禽代就封于鲁,成王十四年已亥,公薨于丰,年八十四,葬于毕,谥曰文。汉唐追尊周公为先圣,宋追封为文献王。
第廿一世(周公二代):讳伯禽,成王元年(鲁公元年),丙戌,代父封于鲁,是为鲁公,传三十三公,后世俱祀周公,寝殿鲁公陪祀,在位五十三年,戊寅薨。生子四人:长酋;次熙、子颜、延陵。
第廿二世(周公三代):讳祖酋,康王十七年(鲁公五十四年,考公元年)已卯即位,是为考公,在位四年薨,无嗣,弟熙康王二十一年癸未即位,是为炀公,筑茅阙门,招进贤士,以礼化民,在位六十年薨,生子二人:长宰,次费。
第廿三世(周公四代):讳宰,穆王四年 未即位,是为幽公,在位十四年薨,有二子:长尹;次圭,俱先卒,弟费,穆王十八年丁酉即位,是为魏公,在位五十年薨,生子二人:长擢;次具。
第廿四世(周公五代):讳擢,懿王元年丁亥即位,是为厉公,在位三十七年薨,无嗣,弟具,孝王十三年甲子即位,是为献公,在位三十二年薨,生子二:长濞;次敖。
第廿五世(周公六代):讳濞,厉王十四年丙申即位,是为真公,在位三十四年薨,子世有足疾,不得立,弟敖共和十一年庚午即位,是为武公,在位十三年,宣王十二年乙酉春公率其二子括戏入朝,王命戏为鲁世子夏武公,归而薨,生子三:长括;次戏;三称。
第廿六世(周公七代):讳戏,宣王十五年戊子即位,是为懿公,有子二:长旰叔,早卒;次庈父为大夫,城郎居之,因为费邑,懿公在位九年薨,其兄括之子伯御即位,十一年卒,宣王问鲁公子:“能导顺诸侯者,以为鲁后?”樊穆仲曰:“鲁懿公弟称,肃恭明神而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固实不干,所问不犯所知,王曰:“然则能训治其民矣,乃立称于夷公,是为孝公,在位二十七年薨,生子五:长弗湮、次豫益、三师、四展、五驱。
第廿七世(周公八代):讳弗湮,平王三年癸酉即位,是为惠公,在位四十六年薨,生子四:长息姑、次允、三翬、四施父。
第廿八世(周公九代):讳息姑,惠公庶子,平王四十九年己未,惠公有嫡子允,最少令息姑摄政代令允,长以授予允,政是为隐公,在位十一年薨,弟允桓王九年庚午即位,是为桓公,在位十八年薨,生子六人:长同,次庆父、三叔牙、四季友、五结、六满。
第廿九世(周公十代):讳同,庄王四年戊子即位,是为庄公,在位三十二年薨,生子六:长般立,是年十月已未卒;次申开、夷仲、年、遂、鱼。
第三十世(周公十一代):讳开,惠王十六年庚申即位,是为闵公,在位二年薨,僖公申惠王十八年壬戌即位,遵禽父之法养四种马于坰野,尊贤禄士,修泮宫,守礼教,东略淮寇,新作南门,修姜嫄之庙,复鲁旧制,未遍而薨,在位三十三年,生子二:长兴、次买。
第卅一世(周公十二代):讳兴,襄王二十六年已未即位,是为闵公,在位十八年薨,生子四:长赤,立冬十月卒,次视、倭、叔肸。
第卅二世(周公十三代):讳倭,匡王五年癸丑即位,是为宣公,在位十八年薨,生子三:长黑肱,次偃、归生。
第卅三世(周公十四代):讳黑肱,定王十七年辛未即位,是为成公,在位十八年薨,生子二:长午、次公衡。
第卅四世(周公十五代):讳午,简王十四年已丑即位,是为襄公,在位三十一年薨,生四子:长野,立秋九月卒;次稠、三宋、四憗(音吟)。
第卅五世(周公十六代):讳稠,景王四年庚申即位,是为昭公,在位三十二年薨,生四子:公衍、公为、公果、公贲,俱无贤不任,继嗣弟宋敬王十一年壬辰即位,是为定公,九年庚子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遂为司空,寻为司寇十年,辛丑孔子摄行相事三月,鲁国大治,十五年丙午公薨,生子二:长蒋、次溺。
第卅六世(周公十七代):讳蒋,敬王二十六年丁未即位,是为哀公,在位二十七年薨,生子二:长宁、次荆。
第卅七世(周公十八代):讳宁,贞定王二年甲戌即位,是为悼公,在位三十七年薨,生子嘉。
第卅八世(周公十九代):讳嘉,考王十一年辛亥即位,是为元公,在位二十一年薨,生子二:长衍、次辰。
第卅九世(周公二十代):讳衍,威烈王十七年壬申即位,是为穆公。穆公三年甲戌,以公仪休为相,泄柳申详子思为臣,公问于子思曰:“何道可以利民?”子思对曰:“君欲惠百姓,除非法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贶困乏;慕周公、禽父之治,行其政化,开公家之惠杜私门之利,结恩百姓,修理临国,其兴也,勃也。”公甚尊礼之威化,大行三十三年甲辰公薨,生子二:长奋,次公输子。
第四十世(周公二十一代):讳奋,安王二十六年乙巳即位,是为共公,在位二十二年薨,生子屯。
第卌一世(周公二十二代):讳屯,显王十五年丁卯即位,是为康公,在位九年薨,生子芫堰。
第卌二世(周公二十三代):讳堰,显王二十四年丙子即位,在位二十九年薨,生子叔。
第卌三世(周公二十四代):讳叔,慎靓王五年乙巳即位,是为平公,使乐正子为政,平公三年丁未,孟子自齐而归过鲁,公将乐正子以见孟子,惜为嬖人所沮,在位二十年,甲子公薨,生子贾。
第卌四世(周公二十五代):讳贾,赧王十九年乙丑即位,是为缗公,在位二十三年薨,葬鲁城南九里。生子二:长仇、次编。
第卌五世(周公二十六代):讳仇,赧王四十二年戊子即位,是为顷公,在位二十四年,辛亥遭楚考王灭鲁,藏周礼仪,礼于壁迁卞,薨于柯,遂葬焉,其子晦潜逃于阚。
第卌六世(周公二十七代):讳晦,悯君父失国,终身未尝南向而坐,不言楚事,生子二:长寅、次聪。
第卌七世(周公二十八代):讳寅,以礼经教授弟子数十人,秦始皇三十四年李斯议焚书坑儒,隐嵩山,生子二:长获、次汴。
第卌八世(周公二十九代):讳获,字获德,性敏好学,隐居不仕,汉高帝十年,还鲁,蓼侯孔琮甚重之,屡荐仕,不起,后以经学为业,寿终于家,生子二:长盈、次资。
第卌九世(周公三十代):讳盈,字若虚,弟资字中美,同学诗于申培,公受尚书于伏生,汉武帝元光五年得先君所藏遗书,遣弟子李氏以上河间献王,得而奏之,盈、资俱为博士,生子二:长备、次倬。
第五十世(周公三十一代):讳备,字元德,武帝徵和二年庚寅为博士,生子庶。
第圩一世(周公三十二代):讳庶,生子四:长环、次珣、三珙、四景。
第圩二世(周公三十三代):讳环,生子二:长宽、次靖。
第圩三世(周公三十四代):讳宽,博文好学,尤邃于易,哀帝建平二年徵为博士,拜大司马,平帝元始元年辛酉,诏封褒鲁侯,以奉周公祠,生子相如。
第圩四世(周公三十五代):讳相如,元始元年冬十一月袭封褒鲁侯,生子就。
第圩五世(周公三十六代):讳就,王莽僭伪号降封褒鲁,子辞疾不受,生子二:长幄、次幅。
第圩六世(周公三十七代):讳幄,东汉光武帝十三年丁酉召封褒鲁侯,未几而殁。生子二:长潜、次泳。
第圩七世(周公三十八代):讳潜,无嗣,而以弟之子瑀为子。
第圩八世(周公三十九代):讳 禹,字文佩,有德行,文学举孝廉安,帝永甯元年庚申授兰台令,生子昺。
第圩九世(周公四十代):讳昺,生子二:长翔、次翰。
第六十世(周公四十一代):讳翔,献帝建安二年丁丑授本郡主簿。生子二:长辎、次轩。
第圆一世(周公四十二代):讳辎,生子二:长署、次降。
第圆二世(周公四十三代):讳署,晋武帝泰始五年授霍州刺使。生子三:援、抚、捍。
第圆三世(周公四十四代):讳援,生子四:迈、迪、连、溯。
第圆四世(周公四十五代):讳迈,与诸弟俱无嗣,以从弟蕃之子式继嗣。
第圆五世(周公四十六代):讳式,字叔度,生子三:匡绎、匡友、匡宾。
第圆六世(周公四十七代):讳匡绎,宋文帝元嘉九年授江阴令,生子汝兰。
第圆七世(周公四十八代):讳汝兰,生子原。
第圆八世(周公四十九代):讳原,生子三:圻、均、增。
第圆九世(周公五十代):讳圻,生子霞。
第七十世(周公五十一代):讳霞,生子二:长怡,次悦。
第进一世(周公五十二代):讳怡,生柱。
第进二世(周公五十三代):讳柱,生子二:远志、遵志。
第进三世(周公五十四代):讳远志,字近思,生子二:长容、次实。
第进四世(周公五十五世孙):讳容,唐高宗年间葬亲于孔子沟边,筑室庐墓,其后阖家徙居姬家路口,生子三:勔、勷 、居。
第进五世(周公五十六代):讳面,生子三:卓、早、章。
第进六世(周公五十七代):讳卓,生子:辉、耀。
第进七世(周公五十八代):讳辉,生子二:长丛、次业。
第进八世(周公五十九代):讳丛,生子三:长全,次合,次同。
第进九世(周公六十代):讳全,唐末天佑年间,率子侄迁汶邑西郭外桃源里,人号其地曰:姬家沟(今山东省汶上县城关镇姬家沟)。生子芝。
第八十世(周公六十一代):讳芝,生子大为。
第枯一世(周公六十二代):讳大为,生子三:长考、次孝、三存。
第枯二世(周公六十三代):讳考,字茂绩,生子三:长宗、次宝、三宫。
第枯三世(周公六十四代):讳宗,字元封,生子敬止。
第枯四世(周公六十五代):讳敬止,生子二:长谌、次诺。
第枯五世(周公六十六代):讳谌,生子仁。
第枯六世(周公六十七代):讳仁,领乡荐为贡士第一人,谓之姬贡元家,生子六:性、戒、佺、宁、旺、威。
第枯七世(周公六十八代):讳性,值金源南迁,公帑赤立本家输当五钱,以充国用,为两凡二十有五,见者闻者咸欣慕焉。生子二:长义、次智。
第枯八世(周公六十九代):讳义,字四利,孝弟忠信,独守桑梓,不离祖墓。生子三:成、咸、沧。
第枯九世(周公七十代):讳成,重订阅谱志,至元初,为本邑典庾出纳,惟公合郡,皆称廉平。生子三:长聚、次顺、三显。
第九十世(周公七十一代):讳聚,至元八年,选充控鹤类,授海漕部纲副,千户从宣,慰阿八赤,开通胶河,有功,遂授中书省札,为般阳路淄川县冶头店巡检,调济宁路肥城尉,蔚有能声。生子三:长进、次运、三遂。
第黄一世(周公七十二代):讳进,字成功,生子四:晓、曙、昕、旰。
第黄二世(周公七十三代):讳晓,庠生,生子四:浦、津、池、海。
第黄三世(周公七十四代):讳浦,庠生,生子三:长周从、次周锡、三周荫(周锡又名宗,拔贡,于明永乐年间赴曹县任教渝,遂定为家)。
第黄四世(周公七十五代):讳周从,于文学名邑,庠生。生子二:延崇、延尚。
第黄五世(周公七十六代):讳延崇,生子二:长正持、次正扶。
第黄六世(周公七十七代):讳正持,生子五:完真、完性、完能、完良、完善。
第黄七世(周公七十八代):讳完真,廪生,生子二:承祚、承业。
第黄八世(周公七十九代):讳承祚,生子二:元硕、元勋。
第黄九世(周公八十代):讳元硕,字声宏,秉性温和,赋质醇厚,恩惠广施。生子二:长焕、次斐。
第一百世(周公八十一代):讳焕,字耀章,生子岩。
第梨一世(周公八十二代):讳岩,生子渊。
第梨二世(周公八十三代):讳渊,生子稳。
第梨二世(周公八十四代):讳稳,生子见龙。
第梨三世(周公八十五代):讳见龙,生子二:长诜、次谦。
第梨四世(周公八十六代):讳诜,庠生,生子维恒。
第梨五世(周公八十七代):讳维恒,庠生,生子六:长,庠生,衍易;次衍质;三衍纯;四衍歧;五衍桂;六衍鲁。
附表二 巩氏各代标识人物表
朝代 |
年代 |
人物 |
记 载 |
周 |
不晚于-696年 |
赢巩夫人 |
|
不晚于-610 |
巩朔 |
《春秋左氏传·文公十七年》: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 |
|
不晚于-543 |
巩成 |
《春秋左氏传·襄公三十年》:五月癸巳,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杀佞夫。 |
|
不晚于-521 |
巩简公 |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巩简公败绩于京 |
|
秦 |
|
|
|
汉 |
汉武帝元鼎三年丙寅 |
石巩氏 |
石卓欣据江西乐平《武威石氏宗谱》乙亥<1996年>重修版 |
汉安元年(壬午、一四二)秋八月 |
巩顺 |
《孝顺皇帝纪下卷第十九》 汉安元年(壬午、一四二)秋八月,遣光禄大夫张纲、侍中杜乔等八人持节循行天下,表贤良,显忠勤,贪污有罪者,虽刺史辄收以闻。封中常侍巩顺为列侯。 |
|
三国 |
|
巩廉至、巩廉玉 |
《北史·卷六十一》 |
两晋 |
|
巩令保 |
《晋书、列传十》 |
南北朝 |
大魏国元年岁次壬申六月丁酉朔十一日丁未 |
巩伏龙 |
马衡先生民国11年(1922年)一月廿一日跋云:“魏正信佛弟子巩伏龙造四面像记,未见著录,不知石在何所。此本有刘燕庭喜海印记,当为刘氏藏石。碑题‘大魏国元年岁次壬申六月丁酉朔十一日丁未’,按西魏废帝以大统十七年三月即位,依周礼废年号,以次年为元年,正值壬申……西魏末年石刻传世者极少,此碑之外,惟《秦徒卌人造四面像》一种而已。” |
梁大宝元年 |
李巩氏 |
“梁大宝元年李元福妻巩造像,石存余北平寓斋。癸酉正月拓奉仲恕响声并祝六十生日。黄节记。” |
|
|
巩宾家族 |
《巩宾墓志》 |
|
隋 |
|
巩宁 |
《巩内范墓志》 |
唐 |
|
巩内范 |
《巩内范墓志》 |
|
|
|
|
五代十国 |
后周广顺元年(951)三月 |
巩廷美 |
欧阳修主修 《新五代史 杂传》
后周广顺元年(951)三月,周师破徐州,杀巩廷美。 巩廷美、杨温之死,予既已哀之。至于张宪之事,尤为之痛惜也。予于旧史考宪事实,而永王存霸、符彦超与宪传所书始末皆不同,莫得而考正。 |
宋 |
崇宁三年 |
巩寔 |
宋徽宗崇宁三年进士 |
|
巩浚 |
《宋史 志一五五》鞏浚[一作「潛」。]春秋琢瑕一卷 |
|
南宋建炎初 |
巩庭芝家族 |
|
|
元 |
|
巩彦辉 |
《元史》 |
明 |
1371-1457 |
巩珍 |
|
|
巩思宪 |
《明史》 |
|
崇祯 |
巩焴 |
《明史》 |
|
崇祯 |
巩永固 |
《明史》 |
|
崇祯 |
巩皇图 |
《明史》 |
|
清 |
|
巩建丰 |
|
民国 |
|
巩天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