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征文之03《正宁县巩豁豁的传说》
巩氏家族征文活动参赛作品精选之03
正宁县巩豁豁的传说
在陕甘交界的正宁县永和镇,有一个名叫“堡巷”的小村庄。这个村子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旧时曾归属朱村,也曾属安兴里,现属永和镇樊村。堡巷是正宁以至周边多县巩氏族人的发源地,据传,早在元代以前,巩氏先祖为避兵祸,自晋入秦就徒居于此地。
巩姓族人在堡巷村占籍生息,后以排行共分四支,俗称“四门”。四门中,长门曾出过一个名叫巩豁豁的。其人生平淡,并无功德可表,无波澜起落,却也有关于他的故事广为流传,经久不绝。确切地说,他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与“银子会走路”相关的民间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在山西平定县桃河岸边生活着苏姓人家,主人名叫苏幼博。这苏家虽是一农户人家,却也是周边有名大户。苏幼博知书达礼,引导一家人克勤克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家人足衣丰食,且小有积蓄。五十岁上时,就积攒下一大瓮的银锭子。为了安全起见,苏幼博让家人在家中的案板下挖了个大坑,把这一大瓮的银锭子埋在土里,以备不测之用。
且说某天夜里,苏幼博突做一梦,梦见一白胡子老头,牵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少年,站在他的炕头前对他说:“苏幼博,这娃娃就是你的银子,我要送他去正宁县堡巷村巩豁豁家去。”老头说完,那白胖少年就要离开,苏幼博一急,伸手抓住那娃的衣袖。他突然发现,自己抓的就是家里存银子的大瓮沿。盛满银子的老瓮,在慢慢地走动,接着离地、飞升……苏幼博拼力紧抓不放。突然,“砰”地一声,一大块瓮沿被他掰在手中,那个装满银子的瓮却倏然不见了踪影。苏幼博一声大喊,直惊出一身冷汗。醒转过来,才发现,这是一场梦。他急急令家人挖开案板下的土层,发现整瓮的银子不翼而飞,没了踪影,只留下碗大的一块瓮沿边边留在土中。他心中即时怅然失措,思量多日,最终和家人商量,决定去找找自己的银子。
过了些时日,苏幼博做好准备,背上足够的干粮,骑上自家的枣红马,开始爬山涉水,一路向西,朝风夜露,不辞劳苦,风雨兼程。月余,终于到了千里之外的正宁县。这一日,苏幼博来到了堡巷村。一找到村子,他就向村子里的人打听“巩豁豁”。这个村子里全村都姓巩,就是没人知道谁名叫巩豁豁,直令苏幼博无比失望,不知所从。
转眼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不得已,苏幼博就在村西头找了一户人家,求留宿歇息。主人很好客,一边忙着打理家事,一边把苏幼博安排到西院的牲畜窑里。从主人与家人的言谈与神色里,他隐约感知到,主人家正忙着一些事情。不过,人地生疏,苏幼博也不便询问详情,只能自顾歇息。
这牲畜窑里还住着一个长工,负责拴马撒料,无暇与苏幼博闲聊,显得匆匆忙忙的。长工给苏幼博打了声招呼,就半天里没了踪影,直到很晚了,才颇有些兴冲冲地跑回来,冲苏幼博说:“双喜临门呀,双喜临门!客官你说怪不怪?我们东家婆娘生了个大胖娃;我和东家刚去挖地埋胞衣时,在菜园子地里还挖出了一老瓮银子。白花花一大瓮银锭子呀,那瓮比咱牲畜窑里这存水的瓮还大,你说奇怪不奇怪?”
苏幼博一骨碌从炕上爬起来,就问:“是不是瓮沿有个豁豁,老碗大的那么一块豁豁?”
长工一愣,说:“你咋知道的,难道你刚也去了菜园里?”
苏幼博就突然发觉自己鲁莽了,耍了点小心眼说:“我随便猜的吧,你们是用䦆头挖地,肯定是挖到瓮上了!你想想,是不是很容易把瓮沿打个豁豁?”
这苏幼博说完,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一夜难眠。次日,他给东家贺喜,与东家一起吃早饭,竟然听说这家男婴的嘴上也有个豁豁,心里一惊,隐约明白了:这些都与那个白胡子老头的托梦有关。于是,取出他随身带来的瓮茬让东家看,说:“你拿去看,和你昨天挖的那个瓮豁豁能不能对上。”东家非常惊奇,苏幼博就对东家讲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东家指示长工,拿去比对,结果竟然完全吻合。
这东家也开明大义,就对苏幼博说:“是你的东西你带走,你骑了一匹马拉不回去,我再给你借两匹马和一辆车,让长工给你送到你们山西平定去!”
这时的苏幼博,经过这么久的折腾,也想通了,就直说:“流走的钱财,泼出去的水!银子能来到你们这儿,就是属于你们的,说明我苏幼博有赚银子的命,却没有花银子的份,我也从没有想着能带银子回去。来你们这地头儿,也只是想求证,这个梦缘到底去了哪里。”
东家的儿子,因为唇裂被东家夫妻唤做“豁豁儿”。苏幼博在豁豁儿家逗留了两日,把豁豁认作义子,带足干粮和主人家赠送的盘缠,就原道返回了山西平定,此后再也没有去过甘肃正宁。不过,从那之后,正宁民间就流传起这么一首歌谣:
平定大户苏幼博,
勤耕细省半生多;
一瓮银子隔夜没,
好了堡巷巩豁豁。
关于巩豁豁的传说,方圆数十里都有流传。而关于巩豁豁以及他家挖出银子的事,我想在这里补充一点说明。
据堡巷家谱巩氏四门长门谱记载,巩豁豁,官名巩廷柱,明末清初人,生来唇裂,一生憨厚老成,务农为生,极会持家,家境殷实,家族在其生时极是兴盛。离世后,本支后代都遵称他为“豁爷”。因字而避讳,族人们凡碗盆瓶钵打碎的缺口,都不敢称豁豁,而叫“口子”。巩豁豁坟茔就在现在的台子地,原有一棵大槐树,后被村委砍伐。
正宁乡间,自古就有“银子会走”的传说。人们常常据此来解说“命中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古理。大家常说的“有命赚、没命花”,也是说这个道理。但是,银子到底会不会走路,则没人说得清。
有人曾试着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说:古来传言的银子会“跑”,应该只是一种假象。古人把银子埋在地下,年深月久后发现银子“失踪”,应该只是找不到了,而不是银子跑了。之所以找不到,可能是因为金银器一类属于重金属,密度比较大,埋在土里会慢慢下沉,原来埋了三尺深,后来就可能沉降到五尺,甚至八尺深的土层里,给人造成银子“跑了”的错觉。
【本文作者:巩世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