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规——家和​万事兴

发表时间:2024/9/1 浏览


中华家规

家和万事兴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治家之方,齐家之本,兴家之道。树立优良的家规,家族才能长盛不衰,代代兴旺。几千年中国老家规,说到底就是一个字:和。父母和泰,兄弟和厚,夫妻和敬,子女和顺。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父母和泰

  《格言对联》说:父母德高,孩子良教。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父母,是儿女的榜样,更是家庭的根基和定海神针。唯有父母和泰,温和安详,才能给予后辈前行的力量。

  莫言曾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回忆起母亲:小时候,因莫言相貌丑陋,村子里有很多人嘲笑、欺凌他。由于经常挨打,他回家大声痛哭,母亲得知原委后,没有愤怒,而是温柔地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后来即便有再多流言蜚语,但他只要想起母亲的话,便能心平气和,笑着应对。从而,一心修身修德,谦卑退让,做好自己,于嘲讽喧嚣中,摘取了文学的桂冠。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父母是因,孩子是果。父母和泰,情绪稳定,孩子也能自信平和,受益终身。这不仅仅是孩子一生的幸运,更是家庭兴旺发达最好的风水。

兄弟和厚

  《增广贤文》说:父子竭力山成玉,弟兄同心土变金。

  兄弟姐妹,同气连枝,同心连根,是骨肉至亲,血脉相连。彼此之间,和厚相处,感情融洽,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出。哪怕外界风雨飘摇,也能抵御万难,治愈一切,胜过万贯家财。

  要说兄弟和厚,情深义重,莫过于苏轼与苏澈兄弟二人。《宋史》云: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乌台诗案,苏轼锒铛入狱,苏澈舍身忘死,为哥哥四处奔走。宦海沉浮,二人聚少离多,但通信从不间断,苏轼写弟弟的诗作高达百首。苏轼说弟弟“岂是贤兄弟,更是良友生”,苏澈写哥哥“扶我者兄,诲我者师”。兄弟齐心,互帮互扶,不止建树卓然,兴家旺族,更是流传千古,人人称颂。

  曾国藩也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无论是小家小户,还是大家贵族,兄弟和厚,才能行稳致远,枝繁叶茂。

夫妻和敬

  俗话说,内忧则外患。一对失和的夫妻,让孩子提心吊胆,老人费心耗神。这样的家,就算不一拍两散,也毫无幸福和快乐可言。甚至在纷争中,吵走了财气,赶跑了运气,留不住福气。

  夫妻和,家之肥也。夫妻相处和睦,相互尊敬,家业才会兴旺发达。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和妻子朱宏钧刚结婚时,居无定所,经济窘迫。一年搬了六次家,但朱宏钧笑着对白岩松说:有你在,哪儿都是家。

  当白岩松事业受阻,不堪重负,身患抑郁时,回家话都不想说。朱宏钧没有抱怨争吵,而是尊重他的感受,在家中都用书信交流。白岩松也把一切都记在心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和关爱妻子。尽管日子很苦,但两人同心同行,最终还是迎来了事业家庭双丰收。

  古语有云,夫妇和而家道兴。夫妻恩爱,互爱互敬,便是家庭兴盛幸福的秘诀。

女和顺

  曾国藩在家规中说,和顺为齐家之本。子女后代和顺,遵循孝道,事事孝顺父母亲。在老一辈的教导和掌舵下,修身齐家,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这样的家庭,人品好,口碑正,上下齐心,必然步步高升,更上一层楼。

  陶渊明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名将。在当县吏监管渔业期间,他念及母亲乡间生活清贫,于是派遣官府里的差役给母亲送一罐腌制好的鱼,尽点孝心。

  出人意料的是,母亲十分生气,不仅将鱼退还,还写信严加训斥:你身为官员,本应清正廉洁,却公器私用,这不是孝顺,反而徒增我的忧愁!

  陶侃见信后,羞愧不已,从此谨遵母训,清廉勤勉,终改换门庭,成为一代名臣。

  《弟子规》说,父母责,须顺承。现在很多人,对父母只有表面孝顺,少了心底的和顺。可父母经历的事多,接受的历练多,智慧和境界更深刻。子女和顺,虚心静听父母的教诲,方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将路越走越顺,将家庭经营得风生水起。


上一篇:家族文化|大哲学家的婚姻爱情观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