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恩普先生
巩恩普,1958年6月生,辽宁沈阳人。1982年和1985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地质专业,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东北大学博士学位。
一、研究方向
古生代生物礁研究,辽西热河生物群综合研究,古生态学研究,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学,地质灾害产生机理及防灾对策,矿产地质学。
二、社会职务
九三学社东北大学第五届主任委员;地质资源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地矿学科委员会委员,第五届辽宁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辽宁省古生物化石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冶金地质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东北大学优秀教师及东北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三、科研项目
自研究生毕业以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一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南桂西北石炭纪生物礁群落重建与礁体生长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紫云石炭纪珊瑚礁群落形成的初始条件与群落演化机制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石炭纪典型生物礁生长动力学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辽西中生代反鸟类起源、早期辐射与演化序列研究”;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东石炭纪沉积盆地演化及生物造礁作用”;辽宁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辽宁北票地区鸟化石形成地质环境研究”;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项目“辽西义县组热河生物群古生态、古地理、古气候综合研究”;原冶金部“八五”攻关课题“扬子地台北缘震旦纪含锰岩系岩相古地理及优质锰矿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研究”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四、著作论文
著有《中国石炭纪生物礁》,1997,东北大学出版社。曾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质学报》、《地质论评》、《沉积学报》、《岩石学报》、《地层学杂志》、《PNAS》、《Acta Geologica Sinica》、《Science in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ntin》及国际会议以第一作者发表五十余篇论文,有些已被SCI收录。
五、荣誉奖励
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总排序第一名);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总排序第一名);辽宁省人民政府受予的先进科技工业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东北大学优秀教师;东北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香火千年 ——民间祭祖文化中的家族传承密码 清明时节的细雨里,福建土楼中林氏族人齐聚祠堂,白发族长带领青壮子弟按古礼祭拜;冬至日的晨光中,山西大院里张家族人将新修家谱恭敬地供上神龛。 这些延续千年的仪式,正是中国民间祭祖文化最鲜活的注脚。祭祖绝非简单的仪式重复,而是一个家族传递血脉记忆、塑造集体人格的姓氏文化基因工程。 祠堂里的时空对话 浙江兰溪诸...
血脉里的江山 ——家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 翻开一本泛黄的家谱,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纸页的纹理,更是跨越千年的生命密码。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姓名背后,隐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家谱,这一看似朴素的家族档案,实则是中华文明最深层的精神根系,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中国家谱,不同于西方贵族谱系的炫耀性记录,而是普通百姓皆可参与的文化实践。一本家谱,...
联系我们
中国·山东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