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氏家族征文活动参赛作品精选之02
父亲的家堂轴子
1954年,爷爷病故,父亲16岁请了一副新的家堂轴子,经历破四旧、文革、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至今有65年历史了。父亲今年已81岁,当年的新轴子早已发黄开裂,经过多次修补,成了古董文物。父亲对待轴子就像宝贝一样,每次过年拿出来,都特别小心,生怕弄坏了。过完年,再小心地卷起来,用报纸包严实放好。
过年请家堂,是老家延续500余年的固有风俗。每年除夕日,家家都要放鞭炮请家堂,悬挂家堂轴子,在堂屋正桌上摆放祖先牌位,请逝去的父母、爷爷奶奶等前辈先祖回家过年,一家人在春节实现真正的团圆。
家乡中原村,原名曹家庄,是新泰市南部山区一个不太起眼的小村庄,四面环山、三面临河:东临蒙山,北面是太平山,南面有寨山,西边有樊家山;村南有南河,村北有北河,两河在村西交会,又成了西河,属洙水上游,流入泗河,注入淮河。这一方美丽的山水养育了一方巩氏族人,这里有新泰巩氏的根和源,这里是当地巩家的大本营。人往高处走,新泰许多巩氏族人从这里出发,迁往周边,走向四面八方。
全村现有1000多人,村里95%以上都姓巩,巩尊堂是共同的祖先,全族无二巩,都是一家人。明代中期,尊堂先祖携子思谦从泰安迁来定居,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五百年来,平凡的巩家人经历无数的沧桑,迁徙各地,但是不管走到哪里,请家堂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旧社会,社会动荡,吃不饱穿不暖,生活都异常困难。不过,家中即便是再困难,族人们也要想法买一幅家堂轴子,将逝去的先祖列入其中。家堂成了各家各户的家谱,一辈辈延续族脉家风,传承祖德,家兴族旺。
过去村里有文化的人不多,写家堂写牌位,一般都要请人来写。爷爷去世早,留下奶奶和7个孩子相依为命。当时大姑、二姑出嫁后,父亲是长子,在其他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大,最小的二叔还不到2岁,16岁的年龄就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过年时,爷爷的家堂要烧掉送走,需要再买一幅父亲的新家堂。
快过年了,家里一分钱也没有,新家堂还没有着落。对全家来说一幅家堂非常重要,家堂就家的象征,是孝敬先祖不忘先祖的必需品。过年时,兄弟爷们要来串门,没有家堂会很难看,感觉抬不起头来,容易让人看不起;有了家堂就有面子,吃穿好孬无所谓,将就点就行。
腊月二十八,到了最后一个年集——丁家庄集,奶奶提着仅有的15个鸡蛋,带着父亲去赶年集,碰碰运气。集上人不多,卖货的人少,买货的也不多,因为那时刚刚建国,各家各户日子过得都差不多,手里没钱,购买力非常有限。奶奶的15个鸡蛋一上午也没有卖掉,快散集了,只好与父亲回家。走到集边,路过卖家堂的摊子边,顺便询问价格。当时一幅家堂轴子要5元多,15个鸡蛋最能值1元多,两者价值悬殊太大。奶奶几乎不报什么希望,小心翼翼地试着和摊主先生说,能不能用15个鸡蛋换一副家堂轴子,只要轴子,不要两边的对子。因家里有一幅老对子,那是从祖辈就流传下来的,可以继续使用。先生在集上等了半天,一幅轴子也没有卖出去,也是满脸的沮丧。他思忖片刻,同意了奶奶的要求,嘴里不住地叹息着,还好还好,有了这15个鸡蛋,好回家煮煮过年。
父亲一天学没有上过,不识字,更不会写字。回到家里,父亲拿着轴子,找本家大叔填写上列祖列宗的姓名。就这样,父亲一家就有了自己的家庭轴子。自此,他就是一家之主,轴子要伴随他终身,人在轴子在,人走轴子走。这是当地巩家的风俗,一代代传承延续。
请家堂一般在除夕中午请,到初二下午送,讲究早请、晚送,让祖先多在家中待一会。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不管离家有多远,不管在外干什么,都要在除夕请家堂之前赶回家。过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大人小孩都盼过年,吃饺子、穿新衣。女的忙年货,炒菜、包饺子;男的贴对联、请家堂、烧纸敬香,分工明确。过去请家堂都是父亲的事,我们跟着帮忙。父亲将牌位、火纸、香炉、酒壶等放在簸箕里端着,我和弟弟拿着鞭炮、杆子跟着,到家后路边请爷爷奶奶。除夕下午,吃完第一顿过年饭,就开始串门。不论走到哪一家,人们都是先跪下给先祖磕头,再喝茶聊天,拉家常。
过年三天,时间很快。正月初二下午,全家人吃完饭,要送家堂。父亲将祖先牌位依次放好,连同火纸、香炉,用簸箕端着来到村北路口送家堂。先送路远的,再送路近的,烧完纸,放鞭炮。送家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各家各户差不多都来送家堂,整个村分成东、西两大片,家家拿出长长的鞭炮,比谁家的多、谁家的更响。震耳的鞭炮声响彻天空,连绵不绝,持续好长时间。
1964年破四旧,全村各家各户的家堂轴子都要上交大队,统一烧毁。父亲灵机一动,用本家大叔的家堂顶上,交到大队,幸运地把家堂留存下来,成为全村唯一留存的家堂。有的门户在家堂上交之前,将内容抄录下来,许多户来不及抄录,失去了家族信息,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文革后期,又开始逐渐恢复请家堂。各家填写新家堂,都来找父亲看家堂,抄写轴子内容,一副老轴子让族根保留,族脉得以延续。
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当过生产小队、行政村两委干部,吃过苦、挨过饿、受过累,一生脚踏实地、勤劳简朴、诚实劳动、以诚待人,为家庭、族人、乡亲甘愿付出,流汗出力。老一辈的艰辛和坚持,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老轴子高2米多,宽1.06米,共记录了四世至十三世近40位先祖信息。过年的时候,我用数码相机将父亲的家堂轴子拍下来复制到电脑里面永久保存,用记录本将轴子里面的先祖姓名全部记录下来,抽空进行整理,留存先祖信息。在整理过程中,我发现了轴子中有几世称呼完全一样,分不清隶属、远近关系,也问过很多人,都不清楚。我忽然意识到,必须立即组织编修家谱,否则,以后家族中许多信息可能会丢失更多,甚至无法传承。
于是,我就参考欧式、苏式家谱样式,设计巩氏家谱世系表,先搜集本门户所有成员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开始编修家谱,再扩展整理全村,以及放城镇、石莱镇12个村巩氏族谱,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生长在新社会,忙碌在新时代,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能为家族做点有益的事情,我深感荣幸。
近些年,父亲年老体衰,走不动了,请家堂、送家堂等事情就由我和弟弟、侄子去做。父亲把5个子女拉扯大,成人成才,操劳忙碌了一辈子,也该歇歇啦!
家堂轴子就是一个家族门户的简易家谱,是巩氏家族的根和魂,请家堂的风俗一辈辈延续,薪火相传,才有了巩氏家族今天家兴族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年轻人都忙着外出打工挣钱,祖辈遗留的请家堂等传统风俗几乎难以为继。所以,非常希望通过族人的共同努力,尽快修成新泰巩氏家谱,做到一系一谱或一户一谱,留住巩氏的根和魂。相信我们即将修成的家谱,一定会让巩氏家人无牵无挂、轻轻松松、大步走四方,奔前程,传承良好家风,实现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本文作者:巩玉龙】
中华家规 家和万事兴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治家之方,齐家之本,兴家之道。树立优良的家规,家族才能长盛不衰,代代兴旺。几千年中国老家规,说到底就是一个字:和。父母和泰,兄弟和厚,夫妻和敬,子女和顺。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父母和泰 《格言对联》说:父母德高,孩子良教。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父母,是儿女的榜样,更是家...
“亲、戚、朋、友”的联系与区别 亲戚朋友,是每一个人生活中比较重要的关系人物,也是社交圈中比较主要的往来对象,能够彼此提供帮助和支持,都是比较亲近的人。因此,这些人的分量在我们心中大多都是比较重一些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亲、戚、朋、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亲、戚与亲戚 “亲戚”,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和血缘关系的家庭或这个家庭的成员,是因婚姻或血缘而结成...
联系我们
中国·山东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