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子”的典故
“犬子”一称,一般是指父亲与人交往时,习惯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
据传,“犬子”一词,来源于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司马相如小时候,他的父母爱子心切,为了儿子好养活,特意选了“犬子”取名。
古人迷信,以为狗虽低贱却生命力顽强,若人也能如此,定可以远离鬼魅,健康成长。后来,司马相如长大,觉得“犬子”不好听,加之仰慕蔺相如的为人,便改名为相如,“犬子”就成了他的小名。
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犬子”一词也被更多人知晓。许多望子成才的父母对儿子寄予厚望,希望自家孩子可以像司马相如一样天下闻名,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子为“犬子”。
以犬喻人,毕竟不是赞美之词,故人们只称自己儿子。加上古人十分讲究礼仪,在外人面前谦虚有礼,“犬子”一词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又有名人效应加持,所以就蔚然成风,长久地流传了下来。


香火千年 ——民间祭祖文化中的家族传承密码 清明时节的细雨里,福建土楼中林氏族人齐聚祠堂,白发族长带领青壮子弟按古礼祭拜;冬至日的晨光中,山西大院里张家族人将新修家谱恭敬地供上神龛。 这些延续千年的仪式,正是中国民间祭祖文化最鲜活的注脚。祭祖绝非简单的仪式重复,而是一个家族传递血脉记忆、塑造集体人格的姓氏文化基因工程。 祠堂里的时空对话 浙江兰溪诸...
血脉里的江山 ——家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 翻开一本泛黄的家谱,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纸页的纹理,更是跨越千年的生命密码。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姓名背后,隐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家谱,这一看似朴素的家族档案,实则是中华文明最深层的精神根系,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中国家谱,不同于西方贵族谱系的炫耀性记录,而是普通百姓皆可参与的文化实践。一本家谱,...
联系我们
中国·山东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