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子”的典故
“犬子”一称,一般是指父亲与人交往时,习惯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
据传,“犬子”一词,来源于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司马相如小时候,他的父母爱子心切,为了儿子好养活,特意选了“犬子”取名。
古人迷信,以为狗虽低贱却生命力顽强,若人也能如此,定可以远离鬼魅,健康成长。后来,司马相如长大,觉得“犬子”不好听,加之仰慕蔺相如的为人,便改名为相如,“犬子”就成了他的小名。
随着司马相如的成名,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犬子”一词也被更多人知晓。许多望子成才的父母对儿子寄予厚望,希望自家孩子可以像司马相如一样天下闻名,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子为“犬子”。
以犬喻人,毕竟不是赞美之词,故人们只称自己儿子。加上古人十分讲究礼仪,在外人面前谦虚有礼,“犬子”一词正好满足这一要求,又有名人效应加持,所以就蔚然成风,长久地流传了下来。
带着子孙去祭祖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扫墓祭祖是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化和习俗。这不仅是对先辈的纪念和敬仰,更是对家族历史和姓氏文化的传承。定期带着子孙参与这一活动,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孝道文化 培养孝心 讲究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通过扫墓祭祖,子孙能够亲身感受到对先辈的敬仰之心,感恩之情。在活动中讲述的先辈事迹和品德,让子...
中华家规 家和万事兴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治家之方,齐家之本,兴家之道。树立优良的家规,家族才能长盛不衰,代代兴旺。几千年中国老家规,说到底就是一个字:和。父母和泰,兄弟和厚,夫妻和敬,子女和顺。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父母和泰 《格言对联》说:父母德高,孩子良教。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父母,是儿女的榜样,更是家...
联系我们
中国·山东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