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的渊源及发展
中国姓氏的渊源及发展
中国人的姓氏是神帝伏羲氏所确定,伏羲氏自姓“风”。从那时起,中国人开始有了姓氏,中国姓氏文化也从那一刻开始延绵至今。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并且每个中国人都很重视自己的姓氏。中国现有姓氏3500多个,历史上最多的时候,姓氏有22000多个,而常见的姓氏仅有200多个。
在秦朝之前,姓和氏的含义是不同的,“姓”主要是为了区分氏族,避免同姓结婚;“氏”主要是为了区分身份贵贱,尊贵的人有姓有氏,低贱的人有姓无氏。成语“无名小辈”的“名”其实是“氏”的意思。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姓和氏的意思就是相同的了。
中国的姓氏很复杂,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八种类型:
1、来源于祖先的族号,比如唐、夏。
2、来源于分封国家的名字,比如宋、齐、赵、巩、郑等。
3、来源于担任的官名,比如司马,是管教育和文化的。
4、来源于爵位,比如王。
5、来源于死后的谥号,比如武、戴、召等。
6、来源于居住的地方,比如池。
7、来源于从事的工作,比如陶、巫、屠、优、卜等。
8、来源于亲属的排行,比如伯、仲、叔、季等。
中国姓氏来源与以下15位先圣密切相关,现将各位先圣的简介及其命名或衍生的姓氏展示给大家。其中包括巩姓的渊源与巩姓始祖的位次。
一、华胥
华胥,也称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伏羲、炎帝、黄帝功勋卓著,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华民族由此兴起。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
华胥逝世后,卜葬故里孟岩,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历代文献典籍的记述表明,华胥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她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脉亲情。因此,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下面图片所示,是中华民族远古时代发展史部分的示意图,展示了从中国上古时期的首领到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其中,包括与巩氏家族有着直接渊源的古公亶父(周太王姬亶)。
二、伏羲
伏羲,也称伏羲氏,姓“风”,华夏民族人文先祖,三皇之一,亦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111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三、少典
少典,也称有蟜氏,《帝系谱》《元和姓纂》载包羲伏羲氏娶少典有蟜氏,其嫡子为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主要活动于今中原一带。
四、黄帝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尊为五帝之首,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五、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相传炎帝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包括汉族在内的所有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六、蚩尤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骁勇善战,相传蚩尤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有说他和炎帝同属一个部落。他有兄弟81人,个个本领非凡。
七、少昊
少昊(约公元前2598年—约公元前2525年),己姓,名摰。三皇五帝之一,也是华夏共祖之一,中国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在神话中被尊为西方上帝。
少昊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早期东夷族的首领,定都穷桑。据记载其部族以鸟为图腾,在他的部落里诞生了原始的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
八、颛顼
颛顼(公元前2591年-公元前2493年)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生子穷蝉是虞舜的天祖。后来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孙。
颛顼生于若水之野(蜀地),实处空桑。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开封杞县高阳镇)。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号“高阳氏”。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玄嚣(少昊)之孙高辛(帝喾)继位。颛顼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九、祝融
祝融,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祝融氏也是氏出多元的,历史上有颛顼族祝融氏和炎帝族祝融氏。
《晋书》有记载:“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祝融是夏官的官名。《史记.楚世家》说:重黎居火正就被命曰祝融,吴回复居火正就为祝融。楚国始祖祝融本名吴回,因为火官的身份而被帝喾命名为祝融。
十、尧
尧,又称陶唐氏,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现在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十一、舜
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传说他在接替尧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之前接受尧的考察时,曾在历山(中条山)耕田,在雷泽(今山西芮城北)捕鱼,在河边的陶城(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北)制陶,后来尧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陆西南),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又都蒲坂(今蒲州镇)。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现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运城市安邑镇还有舜帝庙、舜帝陵。舜严于律己,而又宽厚待人。
十二、禹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也有说法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是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 ,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国号夏。他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十三、伯益
伯益(前?- 约前1973年),又名伯翳,也称大费,是大业的长子、蟜极曾孙(或元孙)、黄帝的六世孙。因协助禹治水有功,故受舜赐姓嬴;舜将姚姓之女许配他为妻。
帝舜禅位于禹后,伯益被任命为执政官,总理朝政。伯益后来继续成为夏王启的卿士,地位只在夏王启一人以下,直到夏启六年时,病死,享年一百多岁,时夏王朝给予其隆重的祭祀。伯益与夏王启皆是黄帝的后裔。
十四、少康
夏代君主。据《说文解字·巾部》释:“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启袭禹位,标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的正式诞生。继启登位的太康荒淫无道,被夷族酋长后羿乘机夺位后失国。后羿随即又被自己的亲信寒浞取代。太康逃到同姓部落斟鄩那里,后羿灭掉斟鄩,拥立仲康。仲康之子姒相逃奔商丘,遭到夷族的讨伐。此时,姒相的妻子后缗正怀有身孕,她逃到有仍氏,生下了少康。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后缗给他取名叫姒少康。
十五、汤
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后为大彭)、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欢迎关注巩氏网
微信公众号:zhgslyh
巩氏网编辑:139-0537-9276
理事会会长:152-1637-3791
巩氏QQ群:682400816
巩氏QQ号:1712592179
巩氏网站:www.gongshi.org.cn
巩氏家族联谊会邮箱:gsjzly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