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家谱续展>家谱知识

建一座祠堂,修一本家谱!

最后编辑:2019/8/25   作者:秘书处  浏览:次  评论:

建一座祠堂修一本家谱

古人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中国人或许是最重视家族的一个群体,因为我们自古以来便有崇拜祖先的传统。同时祠堂是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儿女,存放乡愁的陈列馆,安放灵魂的栖息地。

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

太平时期,建祠修谱,供人景仰,当然是很隆重的事情。清白传家,自是历代族人的愿景。祖宗都想让后人学好、过好,和睦兴旺,一门清正。一直以来,犯事违法的人,是不准进入祠堂的,也是上不了族谱的。当然,这是天大的事,一个人入了“谱”,心里才会踏实。

而这种对祖先的崇拜,让很多村子里的家族都建有祠堂、到了清明、春节等传统节日都要到祠堂祭祖。大伙总是认为祖先就在冥冥之中,保佑着家世的兴旺,子孙的繁衍。祠堂祭祖,已然成为血脉汇聚、增进感情、精神认同的家族功课和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课。

祠堂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重要在于它告诉后世子孙我们的家族从何而来,家族的历史是怎样的,有哪些家族的人做了哪些事,这些事对今人又有什么影响。有了祠堂和家谱,能给当今的人以心灵慰藉,不管你走向何方,都知道背后还有这么一个家在等着你,这个家就是故乡。

祠堂和家谱,在很大程度上能团结有血缘关系的人,互帮互助,共同创造财富。祠堂和家谱,就像是中国人通往精神世界的两把钥匙,很多祠堂里,“族规”“家训”又堂堂正正地上了墙,多有劝诫,为后人遵循。祠堂又恢复了以前的众多功能:聚会、议事、倡学、教化等等,特别是现在,发扬光大,还有了文化活动室、书画展览、文艺展演、史志乡贤英才陈列等新功能。让我们跟百年、千年前的祖先有一个穿越时空对话的机会。

中国历史上都讲究盛世修典,修典就是为了能让后世子孙,知道祖先们当时在做什么,把那些优秀的文化通过文字记录在案,让后人能够以史为鉴。

修家谱也是一样,祖上哪里,有何丰功伟绩,对于一个家族的凝聚性不言而喻。而如今的中国人经济生活已日渐富裕,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不富裕,这个时候恰恰是中国人最需要修家谱和建祠堂的时候。


欢迎关注巩氏网

微信公众号:zhgslyh

巩氏网编辑:139-0537-9276

理事会会长:152-1637-1783

巩氏QQ群:682400816

巩氏专用QQ号:1712592179

巩氏家族网站:www.gongshi.org.cn

巩氏家族联谊会专用邮箱:gsjzlyh@126.com


           
最新资讯
  • 香火千年——民间祭祖文化中的家族传承密码

    香火千年 ——民间祭祖文化中的家族传承密码 清明时节的细雨里,福建土楼中林氏族人齐聚祠堂,白发族长带领青壮子弟按古礼祭拜;冬至日的晨光中,山西大院里张家族人将新修家谱恭敬地供上神龛。 这些延续千年的仪式,正是中国民间祭祖文化最鲜活的注脚。祭祖绝非简单的仪式重复,而是一个家族传递血脉记忆、塑造集体人格的姓氏文化基因工程。 祠堂里的时空对话 浙江兰溪诸...

  • 血脉里的江山 ——家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

    血脉里的江山 ——家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根系 翻开一本泛黄的家谱,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纸页的纹理,更是跨越千年的生命密码。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姓名背后,隐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家谱,这一看似朴素的家族档案,实则是中华文明最深层的精神根系,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中国家谱,不同于西方贵族谱系的炫耀性记录,而是普通百姓皆可参与的文化实践。一本家谱,...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ADD

中国·山东

13905379276 0537-2210678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