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六种不孝行为
老话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一是父母有错,当儿女的不去规劝;二是父母有经济困难,当儿女的不去挣钱;三是没给父母生一个孙子,使祖上香火断绝。古时说这三种不孝,以第三种最不可原谅。
事实上,即使在古代,以上三种不孝也只是存在道德上的针贬,而不会受到法律上的惩罚。法律上惩罚的不孝,则是指如下六种行为:
1、诟詈双亲
是指打骂父母。
2、别籍异财
在未经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跟父母分家。
3、奉养有缺
赡养父母时没尽到责任,使父母受冻挨饿。
4、居丧嫁娶
在父母死后三年内结婚。
5、匿丧不举
父母去世,自己却不请假,依然在岗位上继续工作。
6、诈称亲亡
父母没有去世,却谎称父母去世。
从隋唐到明朝,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法官只要判一个人“不孝”,不用问,具体罪名一定逃不脱以上的六种。
带着子孙去祭祖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扫墓祭祖是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化和习俗。这不仅是对先辈的纪念和敬仰,更是对家族历史和姓氏文化的传承。定期带着子孙参与这一活动,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孝道文化 培养孝心 讲究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通过扫墓祭祖,子孙能够亲身感受到对先辈的敬仰之心,感恩之情。在活动中讲述的先辈事迹和品德,让子...
中华家规 家和万事兴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治家之方,齐家之本,兴家之道。树立优良的家规,家族才能长盛不衰,代代兴旺。几千年中国老家规,说到底就是一个字:和。父母和泰,兄弟和厚,夫妻和敬,子女和顺。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父母和泰 《格言对联》说:父母德高,孩子良教。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父母,是儿女的榜样,更是家...
联系我们
中国·山东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