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巩氏渊源>发展

巩姓及其属地考证


巩姓及其属地考证

、巩字示意

巩,繁体字“鞏”,形声。从革巩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

本义用皮革捆东西

以韦束也。――《说文》

巩用黄牛之革。――《易·革》

以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修订《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时间计算,巩字出现不晚于孔子卒年

藐藐昊天,无不可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诗经、大雅、瞻昂《大雅·瞻卬》是《诗经》中的其中一篇,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诗。诗共七章,首章、三章、尾章章十句,余四章章八句。

《毛诗序》说:“凡伯刺幽王大坏也。”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刺幽王嬖褒姒以致乱之诗。而《序》谓凡伯作,则未有考。曹氏粹中曰‘凡伯作《板》诗,在厉王末,至幽王大坏时,七十余年矣,决非一人,犹家父也。’然亦不必辩。”郑振铎说:“有心的老成人,见世乱,欲匡救之而不能,便皆将忧乱之心,悲愤之情,一发之于诗。《板》是警告,《瞻昂》与《召旻》则直接破口痛骂了。”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以此见巩字出现不晚于周幽王卒年前 771 年。以史强盘、师厘簋等三先周青铜器巩字出现,均早于周幽王。

、涉及巩字地名考证

1巩唐

为古羌族部落,至东汉仍在

为炎帝后裔

仰韶文化末期(约公元前 3000 年左右),黄河中游出现了炎、黄两大部落。

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不同表达,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代表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我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晋语·国语》:“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和华夏族一样具有部分炎帝部落血统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现有大量古代史料和考古为证,也为中外学界认同。秦人还有一部分是西周灭亡后留在陕西的周国遗民,秦公受周王命,纳其为民。

2巩昌

巩昌巩昌府”,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个行政区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陇西郡,为全国 36 郡之一。汉朝著名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时,陇西建制为“巩昌府”。历经金、元、明和清朝,巩昌府的级别、建制和隶属几经改变,曾作为“置”、“总帅府”等。

3巩义

巩国是“周室卿采邑国”,巩国国君称作巩伯。《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516年,巩国被晋国所灭。

  巩义,原为巩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始置巩县。春秋时有一个姬姓小诸侯国叫巩伯国,又叫巩伯邑,其都城旧址在巩义市洛水北岸的北村。康北村现存有一座红色阁楼,三层,高约十米,村人称之为红阁,其实原名应为巩王阁。阁上镶有石碣一方,其铭文记载红阁仅是巩王庙的一座附属建筑巩王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面南,俯瞰洛水,有山门、大殿和东、西配殿等。早年,巩王庙香火颇盛,本地百姓络绎不绝到庙里上香祈福,外地巩姓也大老远来顶礼膜拜。巩王庙供奉的是巩王,而巩王又是何方神圣呢?外地巩姓人为什么前来朝拜呢?巩王就是巩伯国的开国之君即巩姓的得姓始祖。

春秋时,周王室有个同族卿士,为伯爵,其封地在巩邑(今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由此可以看出,周朝之初就已有“巩”这个地名。传至简公,又叫巩简伯周敬王(公元前 519 年—前 476 年在位)时,巩简公一度执掌朝政,是周敬王的心腹大臣。鉴于周王室的历次内乱大多因为贵族掌权而引起,他便大量录用从各诸侯国来的贤士,而尽量少用王族子弟为官。这项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满。后来王子朝作乱,杀掉了巩简公。此后巩地战乱不断,巩氏的族人及子孙们留居原封地或外迁,繁衍生息,便以“巩”命氏,称巩氏。没过多久,春秋时期就结束了,进入了战国时期。其后的巩伯国何人继位,未见记载。

4山阳郡考证

《潜夫论》云:“巩姓,周之世家公卿。又晋大夫有巩朔,望出山阳。”《郡望百家姓》、《姓氏略考》中记载:巩氏望出山阳郡。

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四十里。

注:《潜夫论》作者王符成书东汉《后汉书》卷四十九《王符传》记载:

王符字节信,号潜夫,安定郡临泾人(今甘肃镇原)约生于公元80年,卒于167年,享年在80岁以上东汉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

注:《姓氏考略》是有关姓氏考据方面的古典书籍。清代陈廷炜编撰,出版社为六安晁氏,线装,出版时间为道光十一年(公元 1831 年)。

1)汉景帝中元六年约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于建元年间(公元前 140-135 年)汉武帝将其改为山阳郡。汉朝时下辖二十三县、侯国。它所处的位置就相当于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的地区。根据考古印证,山阳故城遗址位于金乡县卜集乡高庄村前距金乡城 18 公里面积约1万平方米城址已基本无存只有东北城角稍能看出痕迹四周略高于地平面地面残留少量汉代陶片瓦片山阳城即昌邑城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以昌邑为山阳国封张当居为候后又封梁孝王子刘定为山阳王。公元141年刘定卒撤销山阳国97年改为昌邑国武帝封其子刘髆为昌邑王髆卒其子刘贺继位 63 年改昌邑国为山阳郡1985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山湖初现于元末,首现于独山脚下,由北、东诸山的泉水汇集而成。初称独山湖,因范围逐渐扩大,近于南阳,又有南阳湖之称。后来又与阳城湖相会,因而又称之为阳城湖。明嘉靖年间,才多以独山湖称之。阳城湖初现于明朝初年,地点在独山东南,西距鱼台县治(旧县治)70里,今滕州市的岗头、望冢西。初为滕县城北的三里桥泉、七里沟泉漫流形成的陂泽,为蓄水济运明正统二年(1437 年),漕运参将汤节在其南岸建积水闸一座,开渠引水由鸡鸣台入运河。其后面积逐渐扩大,约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 年)与独山湖合而为一,周围50余里。嘉靖中期,周围扩展到70余里。

明隆庆元年(1567 年),漕运新渠凿成后,把独山湖隔在新渠东岸,北面凫山山脉的诸泉水,东面邹、滕县的界河、沙河诸水,大都汇集于此,使独山湖的面积迅速扩大。万历年间向南扩展至今留庄镇南,北羊庄西面。清康熙年间,独山湖“周回一百九十六里”,北、东两面紧靠山坡,西、南即漕运新渠,隔渠与昭阳湖相望。清道光年间,“独山湖在鱼台、滕县境,近日北岸兼入济宁境。

2)东晋义熙年间(公元 405--418 年)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他所在的位置是今江苏省怀安县。

3)山阳县陕西商洛市山阳,历史悠久西晋置丰阳县,宋朝置山阳县,县城地处商山之南,故名。建县距今已1700余年。

根据各地名形成建制时间,王符《潜夫论》成书时间为东汉,只有金乡旧城符合条件,而且东平也在近郊。

5须城

923年后唐同光元年,改须昌为须城县(治今山东东平县埠子坡)为郓州治。997年宋至道三年,置京东西路安抚使于须城须城为路州治。

1000年咸平三年,河决郓州,州城浸没,遂移郓州、须城县城于五陵山前五里平原处今山东东平城。

1119年宣和元年,改郓州为东平府。须城县为府治。元代,须城县为东平路治。明代初年须城县仍为东平府治。1375年(洪武八年),东平府降为州,撤须城县并入东平州。

6巩村古城

位于山西省汾阳城西南七公里处的三泉镇聂生村根据考古显示东西南北城墙长度都为七百米,面积有四十九万平方米。而今南城墙还在,古城地底下遗址保存完好。据残存城墙的剖面分析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7阳高县东井堡

东井集始建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旧称永安镇后街道呈“井”字形,名由原永安镇、大府庄改为东井集。康熙32年—公元1693年,东井集镇历属山西大同府阳高县,镇以东二分滩,拣花堡、康石庄、咀儿图、西且坡、东福地、咸水皂属天镇县管辖。

1945年“八.一五”日寇投降后历史上曾有“二上海”之称的东井集小市镇恢复了生机,仍属阳高县一区。1948年二次解放东井集,东井集又重新恢复阳高县一区建制。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ADD

中国·山东

13905379276 0537-2210678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中德广场